八十垱遺址
八十垱遺址
新石器時代遺址。位于湖南省澧縣夢溪鄉(xiāng)五福村。是澧縣考古工作人員于1985年文物普查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。1993-1997年,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先后六次進行部分發(fā)掘,確認八十垱遺址其主要堆積層屬新石器時代彭頭山文化,距今7-8000年。該遺址對研究新石器早期聚落形態(tài),水稻栽培具有重要價值。
遺址可分早、中、晚3期,早期范圍超過3萬平方米,晚期約200平方米,中期不足3萬平方米,卻是遺址最興旺時期,突出標志是聚落環(huán)壕與圍墻的開挖和堆筑,形成日常活動圈,南北長約300米,東西最寬處160米。壕溝上寬約4米,下寬及深約2米,圍墻底寬約5米,高1-2米。墻內建筑遺址有半地穴式、地面式、干欄式和臺基式,內有灶坑。
八十垱遺址航拍圖
墓葬有100多座,隨葬品以陶器為主,還有數(shù)十種植物種子、動物和家畜骨骸及各種骨、竹、木器,編織物和稻谷、稻米。植物經鑒定為菟絲子屬、莎草屬、藜屬、櫟屬、懸勾子、紫草屬、谷草屬等。表明遺址當時靠近水面,氣候溫和。另有大量菱角、芡實、蓮子等。動物骨骸有鹿、麂、牛、豬、雞、魚等。木器有耒、鏟、錐、杵、鉆、木、竹牌等。稻谷、稻米收集近1.5萬枚,超過國內收集總量,保存狀況良好。定名為“八十垱古稻”,深入研究可揭示栽培稻起源及為其演示過程樹立標尺。另外還發(fā)現(xiàn)了介于新舊石器過渡階段的一種新的文化遺址,可暫稱“八十垱下層類型”,其工具主要為打制石器。
八十垱遺址于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保護范圍:以周長國的房子為中心,東至王立登屋往東延伸100米,西至任小蘭屋五福橋小路,南至夾河堤角,北至心渠北岸。
建設控制地帶:在保護范圍的界線上四周推出30米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